角落故事

我能給你的只有愛

「我們如果不是在捕魚、採蚵,就是在去捕魚、採蚵的路上。」每位居民的臉上都自然而然的帶著一抹笑容,純樸的個性、踏實的生活,最辛苦的那一面,只留給自己。

在這樣自帶溫柔氛圍的鄉鎮裡,醫濟學甲一一為邊緣戶送上愛心與關心,孩子們毫不扭捏,落落大方地與義工們互動,甚至還和小小義工們以圖會友。當中,我們邂逅了一位有些與眾不同的小女孩「小思」。

​​每天放學,小思都會坐在小板凳上,一邊望著爸爸桿麵糰的背影,一邊寫著回家作業。天空放晴的時候,其他同學早已迫不及待地跑到外面去玩,小思卻自願待在家裡幫爸爸一起曬麵條。

或許是因為爸爸身上總有一股麵粉的香氣,也或許是因為麵條本身就有一種爸爸的味道,她從小就非常喜歡他們家裡自產自銷的純手工麵條。

只是,在她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爸爸離開了他們,去到一個很遠很遠,遠到沒辦法在地圖上找到的地方,已經……無法再回來看她和媽媽及奶奶了。

曾經鋪滿白色麵條的前庭變得空空盪盪的,爸爸引以為傲的手工麵條成了只能在記憶中追尋的滋味。

賣麵條的日子畫下了句點,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段坎坷生活的開始。原本靠爸爸做麵條、賣麵條還能勉強維持一家生計,如今這個經濟重擔卻落在了奶奶的身上。

奶奶的年紀大了,就算是已經做習慣了的剝蚵工作,也感到越來越吃力。媽媽因為患有智能障礙,在這個本來就缺乏工作機會的村子裡,更是一份工作也找不到。

為了讓正值發育期的小思能吃上一點營養的食物,媽媽常跑到附近的雞舍跟母雞搶雞蛋。對其他同學來說不過是天天都有的一道尋常菜色,媽媽卻是強忍著心中的不安以及被雞群啄咬時的疼痛,拼盡全力才帶回來給她吃的。

「媽媽和奶奶能不能等等我呢?我想要快點長大,給你們買好多好多的雞蛋吃,所以……在我長大之前,你們不要去太遠的地方,不要丟下我一個人,好不好?」

無論是爸爸做的麵條,還是媽媽撿的雞蛋,那永生難忘的滋味,一定是因為——他們不求回報的愛,深深地烙印在了小思的心中。

發現愛,超越極限

現年六十多歲的劉奶奶,膝下兩名兒子相繼過世,一個兒子因洗腎而在家中休養,無法外出工作,剩下奶奶一人獨力扶養十名孫子。

雖然奶奶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但她仍強打起精神,每天一早便開始忙進忙出,張羅一家十幾口的早餐,給最小的孫子換尿布餵飯、大一點的孫子穿衣服繫鞋帶,再大一點的孫子扛書包拎畫具……好不容易孫子們該吃飯的吃飯了、該出門的出門了,她才舒展一下身子,扶著牆壁緩緩地坐下來,不過,卻不是歇息。

坐在小板凳上,眼前一大籃換下來的衣物,有如洗衣店的收穫量,好像永遠都洗不完、晾不完、摺不完,她深呼吸一口氣,俐落地捲起自己的衣袖,一言不發地投入另一場戰局中。等到真正能稍作休息的時候,通常已過了午後一兩點。

一面照料年幼的孫子和體弱的兒子,才剛扒幾口飯,馬上又要上工,因為一家子的生計全靠她一人做手工支應。一路咬牙苦撐著,終於捱到了孫子們回家的時刻,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做飯燒菜,督促孩子們吃飯、寫作業、洗澡,還要居中調節糾紛,清理居家環境,總要到午夜過後,孩子們全哄睡了,她才有辦法繼續做手工。這樣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就是奶奶現階段人生的全部,一份不會厭煩、也不能厭煩的工作。

「孫子說,他想要打棒球……」奶奶停頓了一下,忽然紅了眼眶,「但其實我知道,他喜歡讀書……只是……我們付不起學費……」奶奶至今為止所做的,不過是為了讓自己的孫子們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為此即使拼上性命,她也無怨無悔。

這份愛,是世間上最強大的力量。愛能成為人們超越極限的動力,可以在沒有體力的時候擠出體力、在沒有時間的時候擠出時間,這般燃燒自己,不是為了得到相對應的回報,而是更單純、更純粹的——只為了守護自己珍愛的人。

在花園的故事

我們和五峰鄉花園村相逢在今年夏天,輾轉過了盛夏,再次相遇於微涼的秋天。第一次探訪的那個星期天,天空湛藍清澈,秋日的涼爽取代了蒸騰暑氣。除了老朋友花園村,這次還多了一個新朋友—竹林村。

位在山區的花園村、竹林村,工作機會幾乎都是臨時工。砍草、綁鐵、修整步道是最主要的工作項目。小雨家裡有三個兄弟姊妹,媽媽為了全心照顧孩子,選擇做全職家庭主婦;爸爸扛起家裡的開銷,做臨時工一天的收入一千多元,卻不一定每天都有工作。這次我們遇到的孩子們,家庭大多數都和小雨一樣。

因家鄉工作機會真的不多,小立的爸爸媽媽選擇到外地打拼、找穩定的工作。平時陪伴、照顧他和弟弟、妹妹們的是爺爺奶奶。馨馨的爸爸和爺爺癌症末期,醫療費壓力沈重;媽媽離開了家,奶奶一個人要照顧三個人。孩子們的家庭,如果是爺爺、奶奶負責照顧,家裡的花費幾乎都靠老人年金,生活非常辛苦。

一個半小時的上學路

小啟的爸爸是泰雅族人,媽媽是阿美族人,因為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對於子女應從父姓或母姓、應跟父親或母親一起住等等的想法不同,所以小啟的爸爸媽媽離婚之後,雙方家族達成的協議是——五個孩子之中,留下年紀最小的小啟從父姓並跟爸爸一起住。

不過,小啟只是名義上跟著爸爸,他們並沒有真的住在一起,因為小啟就讀的國小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和爸爸、爺爺、奶奶分開,一個人住校。每天,小啟總要花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從宿舍搭接駁車上學,在杳無人煙的蜿蜒山道之中,只有蟲鳴鳥叫聲陪他作伴,沒有人知道小小年紀的他是如何在宿舍裡度過那些一夜又一夜思念家人的日子。

「小啟在學校讀書有沒有對什麼科目比較感興趣?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呢?」小啟有些猶豫,因為他最喜歡的科目是羽球,除此之外,也喜歡桌球和美術,為此還加入了桌球社,報名參加各種畫畫比賽,只是……「嗯……還是務農吧。」無關乎夢想,這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大家都在做務農的工作,家中有土地的人就種水蜜桃、賣蔬菜水果,沒有土地的人就幫忙巡視水源、噴灑農藥,或是除草、砍竹子、採竹筍……自己的未來,大概也是這樣吧?小啟從沒看過這座山以外的世界,自然沒辦法想像那種生活,而且……當羽球選手或畫家,也需要投入不少時間、精力和金錢。

小啟彷彿看到了爺爺和奶奶辛苦工作籌措學費的模樣,不禁搖了搖頭。他說自己之所以能到學校去上課,都是奶奶和繼任爺爺做臨時工賣高麗菜還有用老人年金換來的,已經比那些沒辦法讀書的小朋友幸運太多。

很多孩子選擇就讀農業相關科系,都是希望學習農業知識和技術,改變家鄉的經濟和生活環境。而這裡的里長,同樣在研究如何改良當地的農產品,才能讓社會大眾認可他們族人耗盡心血栽種出來的農作物,讓人打從心底喜歡上他們這個地方和他們的農產品,而不是因為想幫忙他們,所以才買他們的東西。

「小啟,如果有機會到台北的話,記得一定要來看我們喔!」和小啟同月同日生的義工大姐姐伸出小指頭來和他打勾勾,小啟深遂的眼睛裡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卻又馬上移開視線。「我……我要留在這邊陪爸爸還有爺爺奶奶。」「小啟!我們會等你!」聽到義工們說的話,小啟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低下頭走到爺爺身邊,拿來一大袋義工們認購的高麗菜,然後轉身離去。

小啟已經懂得和人分別時的那種苦,思念一個人時的那種痛,他和媽媽、哥哥、姐姐分開的時候,從心底湧現的那種情感,至今都無法忘掉。他握住爺爺的手,慢慢地向著家的方向走去,就算太陽已經沒入雲層裡,明天也還是會再升起。「一定會再見的。」

明天再難,也要微笑

小宋媽媽是一位來自印尼的新住民,因價值觀差異與家暴問題而與相差40多歲的丈夫分居,獨自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但因工作難找沒錢繳房租,小宋媽媽和一位在台灣認識的印尼華僑女性友人同住,由這位同鄉的姐姐協助照顧她的孩子。小宋媽媽目前剛找到一份包水餃的工作,終於能稍稍放下一直懸著的心。

對小宋媽媽的印象,就是她那靦腆樂觀的笑容,很溫柔也很溫暖,遠嫁他鄉面對陌生的文化、不美滿的婚姻關係,生活的窘境並沒有剝奪她的笑容。

不過,我們仍能從談話之中,隱隱感受到一位母親對於「自己所能給予的有限」的那種無奈。她告訴我們自己過得辛苦一點無所謂,以前在印尼生活過得還要更苦,她只希望孩子能平安長大,只要這樣她就很滿足了。

慢飛的天使

她,或許不是完美的女兒;她,或許不是盡善盡美的母親,但是她們,卻是彼此不可或缺的存在。

初見小麗時,她害羞地躲在媽媽的懷裡,不太與我們互動,後來小麗慢慢地與我們熟悉了,也就不再那麼怕生了。

小麗媽媽說,小麗在小時候檢查出有遲緩的傾向,幼稚園大班時曾癲癇發作,注意力不集中,有過動傾向,所以需要靠著服用藥物控制,定期回醫院檢查。而小麗也因在語言表達上有些障礙,所以一直被同學排斥。

「可不可以把物資轉為現金?」不難看出在治療方面媽媽花了許多心力與金錢,但是她沒有空陷入悲傷,為了孩子,只能繼續前進。日子雖然辛苦,但她知足而惜福,並未被困境考倒。現下她只盼望社會能給予發展遲緩兒——慢飛天使更多的關懷與支持,讓他們能感受到愛的溫度。

直球般的夢想

爸媽離異後,小芽與弟弟小兆由奶奶照顧,但因奶奶年紀大了一些,疾病讓她變得無法工作,目前只能靠領政府補助、國民年金及里長不時提供物資過生活。

小芽是一個喜歡畫畫的女孩,講到漫畫時,她說她喜歡畫漫畫,畫畫能讓她開心,而弟弟熱愛棒球,是校隊投手,當他們提到自己熱衷的事物時,我們看到了他們眼中的光芒,即使身在資源不是那麼充足的家庭中,孩子們對未來依然有著滿滿的期盼。我們希望在這條夢想路上給予小小的幫助,讓他們成長,去實現未來的夢想。

這裡的孩子們都有著單純的夢想,喜歡打棒球、打籃球,喜歡畫漫畫、畫圖騰,即使對著素未謀面的人,也能勇敢說出自己的興趣與夢想。

「小兆,如果讓你許個願,你想要什麼東西呢?」「……酸痛貼布吧。」在校隊投手那抹含蓄笑容的影響下,直球般的發言,讓每個人的心都變得柔軟,連空氣也變得溫暖。

「你們不要回家好不好」

小安在爸媽離異後跟著爸爸同住,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生活開銷靠爸爸在工廠上班維持。

拜訪他們的時候,爺爺奶奶和我們說了好多好多關於小安的性格和習慣,每件事都如數家珍,能感受到爺爺奶奶真的非常疼愛這個孫子。

現年3歲的小安,在這樣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個性活潑外向不怕生,跟著拍照攝影的義工到處跑,想為我們照相,對於相機充滿了許多好奇,也很熱情的不斷與我們對話,是第一個對著我們說「你們不要回家」的孩子。

笑聲響亮,是小安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我們為他準備了一些益智玩具、書籍和相片,希望在未來的生活裡,他能一直保持這份童真與好奇心,每當看見那張他為我們拍的照片時,能回想起曾經有過這段溫馨的邂逅,並將自己得到的愛分享出去。

一家八口擠一房一床

一間套房,能住多少人?一張床,又能睡多少人?

被審定為低收入戶的小林爸爸和小梅媽媽,在父親過世之後舉家遷移到母親家,彼此互相照應。一家八口擠在一間小小的套房裡,沒有桌子,也沒有椅子,只有一張床鋪,和幾塊紅、黃、綠、藍色交錯的塑膠地墊。

平日,就讀小二、小一的兩個小哥哥負責照顧一、兩歲的弟弟妹妹,一席簡單的白色床褥成了小飛俠的夢幻飛船,在幾坪大的空間裡,上演著小飛俠與虎克船長決鬥的故事。

為了讓孩子們順利登上這艘航向夢想的飛船,小林爸爸和小梅媽媽從事和鋼鐵有關的工作,用勞力、血汗換取孩子們心目中的童話仙境。然而,面對家中大量消耗奶粉、尿布等高價生活必需品的經濟壓力,他們只能選擇購入相對低價的成人奶粉來替代兒童奶粉。

「困難的時候,有困難時候的作法。」小梅媽媽一面說著,一邊拉住幾個正在室內玩鬼抓人遊戲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什麼辦法都得想、都得試。」無論日子再怎麼難熬,都不能讓孩子們餓著,哪怕前方烏雲、荊棘密佈,他們也會親手撥開。小梅媽媽輕撫著孩子的髮絲說:「只要他們能張開翅膀飛翔,我們至今所做的一切就值得了。」

父母就像是一直守護在小飛俠身邊的小精靈,他們從不畏懼反派角色虎克船長等邪惡勢力,因為他們知道,阻止小飛俠繼續前進的、掌握人生勝敗關鍵的,並不是虎人克船長,而是——一個人想擁有幸福的決心。

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未來,並選擇屬於自己最好的一個末來。人生再難,也要大膽地邁出步伐,因為下一個奇蹟,就在轉角處。

樂觀的信念

​​生命的精彩在逆境中閃耀,困難時的樂觀堅強,令人佩服,是愛讓他們堅持下去。偉偉早年父母離異,母親在外工作賺錢負擔孩子的所有費用,目前由阿嬤照顧,平常除了照顧他還要照顧他的胞妹,活動當日,由他們一起來領取物資,阿嬤眼睛不好、不會寫字,當我們跟她問好聊天時,她的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回應我們她過得很好,儘管每天辛苦照顧兩個孩子,但在聊天的過程中,不曾聽到辛苦、抱怨,反而是再辛苦也過得下去的樂觀信念,而她照顧的小孩,在當天也非常開朗、大方、有禮貌的跟我們互動。孩子的天真,並沒有因為家裡的困難而失去。

真誠的感謝

​​當給予的幫助不求回報,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那是幸福的香味。旋旋父親先前因於外地工作,而將兒女託付給祖母代為照料子女三餐,目前因無工作而返家。旋旋在活動後一星期捎來一封信,信中不只提到他非常開心而且感謝我們送的色鉛筆、文具等物資,還提到他與手足一起分享我們給的糖果,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孩子的單純、真摯,家庭的溫馨、和樂,彷彿我們給的幫助,溫暖了他的家也溫暖了他的心。這份真誠的感謝,給我們繼續去幫助更多小朋友的動力。

知足踏實

​​陽光烈焰,農夫們臉上留下的不是汗水,而是對生命的堅持、對親人的付出。現在社會不只有許多單親家庭,也有許多家庭是隔代教養。此次發放物資的行動,因家庭因素,有許多孩子平時都是由阿公或阿嬤照顧,這些照顧孩子的長輩,很多從事務農工作,還有的身體不便,但他們沒有因困難而自怨自艾,反而踏實、樂觀的度過每一天。

「孩子好,我就好」把孩子的事掛在嘴邊,與我們聊天和表示感謝,他們臉上的微笑,照亮了台西、溫暖了大家的心,而對於生活他們沒有太多的要求,值得反思的是,與他們相比,我們是否已經幸福很多?多一點的薪水?好一點的衣服?大一點的房子?這些問題,他們平常也許都沒想過,而想的是「我要如何把孫子帶好?把小孩帶好?」也許當我們在生活中抱怨以及不滿足時,想想他們的精神,知足、雖然不富有但踏實的過著每一天,我們的生命會有所不同。